呈现千里驰骋的厚重之美

来源:汤婕妤作者:舞台美术系点击量:4067时间:2013-12-29


       历经八个月的重修,已落成十五年的上海大剧院在11月重新开幕。由上海大剧院与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为纪念作曲家威尔第诞辰200周联合制作的歌剧《阿蒂拉》,成为上海大剧院再度开幕后上演的首部新作。作为中匈合作的艺术结晶,《阿蒂拉》的上演对于两国文化交流来说意义非凡,而剧中的戏服制作也与以往不同,由中方承担部分服装设计。   
在这次合作中,上海大剧院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博士生导师潘健华教授领衔设计数量庞大的匈奴服饰和所有道具,这是欧洲人首次在大型剧目上使用中国人的设计。而在此前上演的匈牙利音乐剧版《阿蒂拉》中,53套服饰均由潘健华教授演艺服装工作室制作。正是这次合作,促成了他们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中再度携手。与前一次不同的是,这一版本的《阿蒂拉》歌剧演员增至120多名,服饰也扩充到了120多套。
        在整个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潘健华不断强调要根据历史考据对服装的款式、色彩、质感进行复原,注重匈奴群像的统一与变化:在材料的选择上,使用带有特种肌理的材质(或加工成有特殊肌理的材质),丰富服装细节的多样性;在串冑甲片、装饰织带上,则全部采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一根一条编织。特别是在所有服饰完成之后,潘健华更强调“做旧”的重要性,“不能新,一定要有匈奴军队千里驰骋的斑驳效果”。从而巧妙还原了匈奴服饰的特点。
       如今,一台具有历史厚重感和凝重美的歌剧《阿蒂拉》终于呈现在观众面前,而那份美中就包含了匈奴军队千里奔袭中留下的斑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