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时,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的时候总是说,我是个一年级的新生,对舞台一无所知。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真的非常有道理。不通过实践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派什么用场,而且也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而我就这样有幸地参与了在剧院的实践,让我的对学所的知识有了实际的概念,让我对舞台又充满了向往。
14年6月,经过老师的介绍,我去上海大剧院当了回翻译。 那次我们是跟洛杉矶舞蹈工作坊团队的人一起工作的,他们一共来的就只有四个人:制作人、技术总监、灯光师还有舞台监督,而我的任务就是负责舞台监督,做好舞台监督和剧院老师之间的沟通。我大部分时间都跟在师姐和另外一个姐姐后面观察她们负责的技术总监和灯光师。跟在技术总监后面的时候,他很耐心的跟我讲解了什么是border,什么是leg,以及drape, drop和curtain的区别是什么。我也通过剧院老师的帮助了解了一点舞台上的设备,最开心的就是我终于知道了马道是个什么玩意儿!看着老师升降吊杆,调着灯接着线。从排练开始我就一直跟在舞监旁边,把舞监的话传达给剧院老师,喊Q降吊杆、调内通、铺地胶等等。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他们团队如果碰到困难的话总会跟我说:“请等我去跟其他人商量一下好吗,我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等我决定好了你再跟剧院的人解释吧。”我发现在他们之间,没有很明确的工作职务等级之分,每一个人都互相尊重着,有问题一起商讨。不仅技术团队是这样,舞台上的舞者也是如此,由于剧院舞台跟排练厅有些许的不同,大家一起商讨着位置的变换。而且每一个舞台上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尊重演出,舞团的舞监要求一定要在舞台监督台使用耳机,不希望侧台传出噪音来影响舞者们的发挥和演出。至于舞者,在他们排练期间,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些舞者对舞台的热爱。他们跳舞的地胶是民工师傅铺的,贴胶带的时候都是踩着上去的,清扫的时候也没有好好的拖过,没有排练的时候师傅们也在上面走来走去,完全就没把舞台当回事儿。但是舞者们就会在彩排之前来热身,在没有拖过的,被师傅们踩来踩去的地胶上躺着,听着音乐进行锻炼。他们在排练休息时,也都坐着躺着在地胶上说说笑笑,就好像是躺在床上撒娇的孩子们一样。那时灯光师正好在调光,黑暗的舞台上只有一束光打在他们身上,那一刻真的是有点想哭的冲动,心里想着要是在剧场工作的人都这么热爱着舞台该多好,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所以在那之后我一累了站不住就像他们一屁股坐在舞台边边角角的地方,看着台上的人,台上的灯,台上的一切.也许在有经验的人看来我所说的太夸张,但这就是一年级的学生最真实的感受。
对于第一次的实践,感触很深却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短短三天学到的东西还没得到好好的巩固就已经要跟舞台说再见了。
6月29日,我又重新站在了大剧院大剧场的舞台上。这一次是与两名班里的同学和三名上外的同学一起工作的,这次的工作持续了8天,我也算是见到了自己前所未见的大制作。与第一次来的时候有所不同,自己自信了很多,因为觉得自己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大一菜鸟。但是剧场工作还是远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我的不足也就一点一点开始暴露。就像是打个巴掌给个枣吃,在这一次的项目中一次次因为我的经验不足而给大家的工作添了麻烦,而也因为这些小困难让我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和新经验,也对舞台甚至是整个剧组团队有了更好地了解。
去的第一天不是在舞台上准备开始装台,而是看着英国技术员工们和我们的民工师傅们一起卸货。几个小姑娘就站在旁边呆呆地看着,什么忙也帮不上,因为在这些工作上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交流,英国人挥一挥手指一指师傅们就全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次接触的师傅们也比上次的团队好很多,经验丰富而且乐于帮忙,有的时候英国朋友们让我们帮忙翻译,我们还没理解明白他们的要求师傅们就已经先一步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没有看太久的卸货,因为英皇的吊杆经理需要我的帮助来挂各种各样的幕布。英国人都是这样,第一眼看上去很高冷,但是相处没多久就会发现他们非常可爱,这个吊杆经理就是这样,他叫Andrew Collett,我们叫他Andy。在演出之前我一直跟着他,帮助他的工作,他也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堂吉诃德》这个芭蕾的制作非常大,所以Andy跟我说我们悬挂的东西非常多,挂完之后基本上大剧院主舞台的吊杆上全都挂满了。也正是因为东西太多,所以吊杆布景经常会跟已经挂好的灯有点冲突,所以Andy的工作是重上加重。挂幕的时候Andy总会指一指在他旁边师傅,然后问我:“Are they happy?”我看看师傅们跟他说师傅们挺高兴的。他要求着说:“Help me to ask them.”然后我就问师傅们他们是否开心,师傅们开心的大笑着:“跟他一起干活我们挺高兴的!”Andy要真的看到师傅们笑了,才会安心的继续工作。后来剧院老师跟我解释说,他们英国人希望每个人工作的时候都是开开心心的,所以才会一直这么问。通过Andy,我基本上把吊杆上挂的各种幕认了个遍,什么样的幕布挂在哪里、怎么挂、效果是什么、需要另外不同的效果怎么办、会不会碰到电线和灯……他们英国人也非常讲究效率也非常注重团队合作,Andy如果在一个吊杆布景上碰到了什么问题,而这个问题会影响第二天灯光的调试,他就会跟剧院的老师要求说能不能今天晚上结束的时候把吊杆降下来,他第二天早上自己早来一个小时把它解决好,然后让灯光调试能够顺利进行。他也会自己做一些装置来使吊杆的景变得更有创意,他会拿出他的小装置,装好了之后笑嘻嘻的跟我说:“Aha! Clever Andy!”在和Andy的工作过程中,我跟剧院的舞台老师也配合的越来越好了,老师非常的尽责也非常有效率,也会在工作过程中给予我很多指导,告诉了我很多舞台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在所有悬挂完成之后,我帮助Andy和剧院老师开了个Fly Q小会,把所有的Q都梳理了一遍,开始进行排练的准备。
与Andy的工作还算顺利,但是在其他方面就不是那么好了。在准备排练之前,负责换景的英国技术员工们要决定一些师傅们跟他一起换景。人员比较多,英国人也是急性子,所以非常容易发生冲突。本来人员已经分配好了,师傅们也比较清楚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但是在排练时师傅们没有及时到位,就把英国朋友们惹急了。英国人认为中国的师傅不知道自己该负责些什么,就找来剧院老师想要重新再分配再解说,但是一边师傅们又说自己知道要干什么,一大群人顿时就在舞台中间乱成了一锅粥。作为翻译我在两边都说不通,每一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然后不愿意听我的解说,最后还是剧院老师出面帮助我来跟师傅进行了沟通,我也在英国人面前有了交代。当所有的人都冷静下来开始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一位老师便与我聊了起来:“虽然你的英文不错,舞台知识也懂一点,但是你的经验还是太少。你不能指望你自己来解决一些事情,你需要在外国人有要求的时候及时找到我们剧院舞台上负责的各个部门,灯光找灯光师傅,换景找换景师傅,让师傅的领队来做好分配工作。”听老师这么一说,还真的是这样,在这一次的舞台装台过程中,因为我懂得知识和经验太少,时常会在解释的时候兜大圈子,没能做到直接了当的解释。就比如说英国灯光师第一次跟我说这个硅箱的DMX信号输出有问题的时候我完全不理解他在说什么,跟剧院灯光老师解释的时候也解释不清楚,把老师也带的云里雾里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后来还是通过休息的时候问了一个英国灯光技术员工才知道DMX是什么。深刻的觉得自己的不足真的给大家的工作添了不少麻烦。
正式彩排之前我被安排去帮助舞台监督,我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了一个资深的芭蕾舞监。她给人的感觉非常严肃,排练的第一天她心情非常的不好,因为剧院的内通问题总是解决不好,她一直问我为什么内通不好用,她说这个问题剧院应该在她来之前就解决好。但是我不知道内通问题出在哪里,只能跟音响老师说她现在非常着急,希望尽快在正式彩排之前解决好。但是内通系统就是不太给力,一开始打算使用对讲机加耳机,但是耳机并不是很好用,音响老师就想了个办法——使用另一种剧院内部的无线内通,算是解决好台上人员的对话系统了。但这时化妆间的广播又听不到了,舞监更急了,跟我说她马上就要开始排练了,楼下演员听不到她的通知的话会非常麻烦。由于我用英文解释不清化妆间内通到底出了的问题,就只能叫她再等等,跟他说我们的老师已经去解决了,让她稍微能安心。后来剧院老师跟我说化妆间内通已经修理好了,但舞监反映说还是有部分化妆间听不见,老师说可能是因为一些化妆间本身就没有扩音器需要听走廊广播,或者是扩音器音量开的太小。为了不让舞监再为内通的事情心烦,我就在每次排练和演出之前去每一间化妆室检查扩音器,确保演员们都能听到舞监的声音。
当一切事情都解决好,开始正式大彩排的时候,我的工作就轻松了很多,只需要在舞监旁边待着,看看她有没有什么小忙需要帮助的可以了。正式排练一开始舞监除了Call Q 之外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需要我帮助解决了,我就在旁边默默的看着她和副舞监以及助理舞监一起工作。副舞监确保好演出所需要的一切道具和布景等等,助理舞监主要负责催场,而舞监Call Q。我本来以为舞监会像上次洛杉矶舞团的舞监一样看舞蹈或是情节Call Q,但是她却拿出了一大本厚厚的乐谱,看着乐谱和指挥的手势Call Q。对于我这样对音乐不是很了解的人来说,看着舞监用乐谱Call Q真的是充满了崇拜感。我仔细地观察了她的乐谱,每一张纸上都是印的单页,没有正反都印乐谱,左边是空白页,右边是乐谱。乐谱本是线圈本,所以翻动的时候比较方便,而且左边的空白页都可以拿来为右边的乐谱页做标记。舞监的右边乐谱页上有做一些小标记,然后用尺划条线,延到左边写下详细的Q内容。她也会用便利贴和铅笔配合音乐总监做一些Q的修改,修改的时候写的都非常清楚详细。我也一直听着她Call Q,她Call Q的声音我总是忘不了,她Call Q的时候非常温柔:“Stand by LightQ245… And LightQ245… Go! Thank you.”她每次Call 完一个Q都会跟大家说一声谢谢。若我是声音那一头的操作员,听到这样的Call Q我想我也会觉得非常的开心,工作起来也会更好。第一次排练结束后,她跟我说了抱歉,跟我解释说她演出之前比较的急躁,也对我表示了感激。之后的每一场演出,我都站在她旁边听她Call Q,学着她做舞监的样子。演出结束后我告诉她说,希望以后我也可以像她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舞监。
这一次的实践可能是我学的最多的一次实践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面前,深深的感到了自己不足,经验太少。觉得感激的是,英国朋友们并没有觉得我做的不好,反而觉得我给了他们许多帮助。在工作中,他们会把我们翻译当成是朋友而不是一帮子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不会给我们一种压迫感,这是在中国剧组感受不到的。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技术员工都是非常有实力的,听他们的灯光师说,他们的应聘标准非常非常高,但他们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摆过架子,他们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尊重,对我们也像对他们英国自己团队的人一样坦诚、率真。和他们相处了一个多礼拜,即觉得劳累,也觉得开心。所有工作都结束后,英国人开始开起了啤酒小Party来庆祝他们的顺利完工。结束了工作,他们就跟我们聊起了他们的剧院,他们的家庭,他们回家所要走的路。跟他们一起工作的这些天我又多了一个愿望,去一次英国皇家歌剧院,看一次这些朋友们在伦敦的演出。
令人高兴的是,他们的技术经理Gary跟我说他们8月底还会再回上海,有一个歌剧的演出。由于芭蕾与歌剧的项目负责人不同,所以我们也可能没有机会在跟他们一起工作了,于是在这次实践之后,我就买了一张大剧院的早鸟票,希望也能在观众席里看到大家用汗水打造出来的劳动成果。
8.26日9点,我又挂上了临时出入证的小红牌子走上了舞台。去的第一天与之前看到的有所不同,所有的灯都已经被挂好,师傅们也都开始装景了,但是并没有见到很多熟悉的外国人,只有三个是上次一起合作过的,不禁心里开始有点小紧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舞台的装台是与上海歌剧院的技术团队一起合作,所有装景的任务都是由他们负责,他们的领队英文也都很好,为我们减轻了不少工作量,所以我们这一次主要负责灯光、音效、吊杆等的舞台翻译工作。第一天所有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装好舞台的一个旋转底座和搭景,上海歌剧院的技术人员们分工有序而且做事非常有效率,在领队的指挥下与英国人配合的非常好,给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由于第一天自己负责的部分事情并不是很多,我就在舞台上四周看看,看着人家怎么装台搭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搭把手。
以前总听说剧组里在导演下面有三个Manager,Production Manager,Technical Manager,还有Stage Manager。这一次我终于有幸地见到了制作经理,我向她介绍自己说自己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学舞台管理的学生,她说她去台湾的时候对上戏有所了解,说上戏是很不错的学校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舞台管理。她说她要监督整个舞台的装台过程,并拿了图纸跟我说明了我们要搭的景是什么样子的,起什么作用的。但是与技术经理和舞台监督不同,她在演出前就已经离开了。旋转底座搭的差不多,我的任务也就开始了,由于对舞台已经比较熟悉,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跟着剧院老师和吊杆经理。这一次要悬挂的东西比上一次要少很多,但是在升降操作方面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因为这一次悬挂了硬景和许多吊灯,所以要多注意操作方面的问题,因为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发生碰撞。因为之前的两次的实践,自己积累了不少经验,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但是每一次的实践都会遇到新的挑战,而这一次是关于电学……“由于从英国带来的发动机的三相电插头中项位可能与大剧院的不匹配,所以发动机的转向不对。”英国人的话翻译成中文就是这么一句话,可我当时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只知道发动机的方向转反了……不应该怎么向剧院老师解释,只能把能理解的只言片语告诉老师,老师听了我的话再稍微看了一下机器,马上就反应到问题出在哪里了。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对大剧院的舞台老师非常地膜拜,他们因为经验丰富能够一下子找出问题所在,而且每当解决好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细心的给我讲解刚才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由于这一次的景非常大,有很多都是由机械操控来移动的,所以涉及到了很多电学的知识,在翻译的时候感觉非常累,因为电学的词汇基本上都不太清楚,又一次的感受到了因为自己的知识不足所带来的不便。我向剧院老师和英方表达了歉意,但老师和英国朋友都说我已经做得挺好了,毕竟电学不在我的专业范围之内。所以有的时候真的觉得比起学校,大剧院的舞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课堂。
对于舞台工作来说,知识和经验十分重要,但是工作态度更是决定了一个团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我发现英皇的技术团队的工作态度非常的好。通常像我们干劳苦活儿的时候总是抱怨个不停,盼吃饭盼回家盼工作结束,基本上都是带着负面情绪来工作的,但是我发现英国团队在工作的时候很开心,不仅自己的情绪非常好,他们也希望一起工作中国人们也用很好的心态来工作。也许是因为他们热爱舞台上的工作,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努力好好工作就可以早点回家,总之光是看着他们工作就会被他们良好的的情绪所带动。他们互相帮助,团队之间不分你我,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就会去帮助其他人,而且他们对于帮助自己的人都非常感激,所以觉得能够跟他们一起工作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演出的最后一天,吊杆经理Rob送了我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Thank you for all your hard work and patience over the last 2 weeks.”
每一次站上大剧院的舞台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在这三个月里我在大剧院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觉得自己也变得很充实,不再像之前那样迷茫,不知道学什么应用什么。结束了工作再回到课堂,发现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自己都能够理解了,仔细的看了一下自己的课表,发现其实我们的课与舞台上的东西都息息相关。以前对于舞台没有太大的概念,所以对课程都不太重视,但在发现的欠缺之后就会有想要了解知识的欲望,就会想去学习更多。总是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能够站在舞台监督台前熟练的指挥舞台,成为一个专业的舞台监督。我每次跟外国人说起自己是学舞台管理的时候,他们都会跟我说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并鼓励我好好加油。舞台监督们都跟我说这个工作挺辛苦,但是我能够从她们身上真实的感受到她们对于这份工作和舞台的热爱。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真的非常有道理。不通过实践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派什么用场,而且也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而我就这样有幸地参与了在剧院的实践,让我的对学所的知识有了实际的概念,让我对舞台又充满了向往。
14年6月,经过老师的介绍,我去上海大剧院当了回翻译。 那次我们是跟洛杉矶舞蹈工作坊团队的人一起工作的,他们一共来的就只有四个人:制作人、技术总监、灯光师还有舞台监督,而我的任务就是负责舞台监督,做好舞台监督和剧院老师之间的沟通。我大部分时间都跟在师姐和另外一个姐姐后面观察她们负责的技术总监和灯光师。跟在技术总监后面的时候,他很耐心的跟我讲解了什么是border,什么是leg,以及drape, drop和curtain的区别是什么。我也通过剧院老师的帮助了解了一点舞台上的设备,最开心的就是我终于知道了马道是个什么玩意儿!看着老师升降吊杆,调着灯接着线。从排练开始我就一直跟在舞监旁边,把舞监的话传达给剧院老师,喊Q降吊杆、调内通、铺地胶等等。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他们团队如果碰到困难的话总会跟我说:“请等我去跟其他人商量一下好吗,我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等我决定好了你再跟剧院的人解释吧。”我发现在他们之间,没有很明确的工作职务等级之分,每一个人都互相尊重着,有问题一起商讨。不仅技术团队是这样,舞台上的舞者也是如此,由于剧院舞台跟排练厅有些许的不同,大家一起商讨着位置的变换。而且每一个舞台上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尊重演出,舞团的舞监要求一定要在舞台监督台使用耳机,不希望侧台传出噪音来影响舞者们的发挥和演出。至于舞者,在他们排练期间,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些舞者对舞台的热爱。他们跳舞的地胶是民工师傅铺的,贴胶带的时候都是踩着上去的,清扫的时候也没有好好的拖过,没有排练的时候师傅们也在上面走来走去,完全就没把舞台当回事儿。但是舞者们就会在彩排之前来热身,在没有拖过的,被师傅们踩来踩去的地胶上躺着,听着音乐进行锻炼。他们在排练休息时,也都坐着躺着在地胶上说说笑笑,就好像是躺在床上撒娇的孩子们一样。那时灯光师正好在调光,黑暗的舞台上只有一束光打在他们身上,那一刻真的是有点想哭的冲动,心里想着要是在剧场工作的人都这么热爱着舞台该多好,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所以在那之后我一累了站不住就像他们一屁股坐在舞台边边角角的地方,看着台上的人,台上的灯,台上的一切.也许在有经验的人看来我所说的太夸张,但这就是一年级的学生最真实的感受。
对于第一次的实践,感触很深却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短短三天学到的东西还没得到好好的巩固就已经要跟舞台说再见了。
6月29日,我又重新站在了大剧院大剧场的舞台上。这一次是与两名班里的同学和三名上外的同学一起工作的,这次的工作持续了8天,我也算是见到了自己前所未见的大制作。与第一次来的时候有所不同,自己自信了很多,因为觉得自己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大一菜鸟。但是剧场工作还是远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我的不足也就一点一点开始暴露。就像是打个巴掌给个枣吃,在这一次的项目中一次次因为我的经验不足而给大家的工作添了麻烦,而也因为这些小困难让我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和新经验,也对舞台甚至是整个剧组团队有了更好地了解。
去的第一天不是在舞台上准备开始装台,而是看着英国技术员工们和我们的民工师傅们一起卸货。几个小姑娘就站在旁边呆呆地看着,什么忙也帮不上,因为在这些工作上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交流,英国人挥一挥手指一指师傅们就全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次接触的师傅们也比上次的团队好很多,经验丰富而且乐于帮忙,有的时候英国朋友们让我们帮忙翻译,我们还没理解明白他们的要求师傅们就已经先一步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没有看太久的卸货,因为英皇的吊杆经理需要我的帮助来挂各种各样的幕布。英国人都是这样,第一眼看上去很高冷,但是相处没多久就会发现他们非常可爱,这个吊杆经理就是这样,他叫Andrew Collett,我们叫他Andy。在演出之前我一直跟着他,帮助他的工作,他也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堂吉诃德》这个芭蕾的制作非常大,所以Andy跟我说我们悬挂的东西非常多,挂完之后基本上大剧院主舞台的吊杆上全都挂满了。也正是因为东西太多,所以吊杆布景经常会跟已经挂好的灯有点冲突,所以Andy的工作是重上加重。挂幕的时候Andy总会指一指在他旁边师傅,然后问我:“Are they happy?”我看看师傅们跟他说师傅们挺高兴的。他要求着说:“Help me to ask them.”然后我就问师傅们他们是否开心,师傅们开心的大笑着:“跟他一起干活我们挺高兴的!”Andy要真的看到师傅们笑了,才会安心的继续工作。后来剧院老师跟我解释说,他们英国人希望每个人工作的时候都是开开心心的,所以才会一直这么问。通过Andy,我基本上把吊杆上挂的各种幕认了个遍,什么样的幕布挂在哪里、怎么挂、效果是什么、需要另外不同的效果怎么办、会不会碰到电线和灯……他们英国人也非常讲究效率也非常注重团队合作,Andy如果在一个吊杆布景上碰到了什么问题,而这个问题会影响第二天灯光的调试,他就会跟剧院的老师要求说能不能今天晚上结束的时候把吊杆降下来,他第二天早上自己早来一个小时把它解决好,然后让灯光调试能够顺利进行。他也会自己做一些装置来使吊杆的景变得更有创意,他会拿出他的小装置,装好了之后笑嘻嘻的跟我说:“Aha! Clever Andy!”在和Andy的工作过程中,我跟剧院的舞台老师也配合的越来越好了,老师非常的尽责也非常有效率,也会在工作过程中给予我很多指导,告诉了我很多舞台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在所有悬挂完成之后,我帮助Andy和剧院老师开了个Fly Q小会,把所有的Q都梳理了一遍,开始进行排练的准备。
与Andy的工作还算顺利,但是在其他方面就不是那么好了。在准备排练之前,负责换景的英国技术员工们要决定一些师傅们跟他一起换景。人员比较多,英国人也是急性子,所以非常容易发生冲突。本来人员已经分配好了,师傅们也比较清楚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但是在排练时师傅们没有及时到位,就把英国朋友们惹急了。英国人认为中国的师傅不知道自己该负责些什么,就找来剧院老师想要重新再分配再解说,但是一边师傅们又说自己知道要干什么,一大群人顿时就在舞台中间乱成了一锅粥。作为翻译我在两边都说不通,每一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然后不愿意听我的解说,最后还是剧院老师出面帮助我来跟师傅进行了沟通,我也在英国人面前有了交代。当所有的人都冷静下来开始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一位老师便与我聊了起来:“虽然你的英文不错,舞台知识也懂一点,但是你的经验还是太少。你不能指望你自己来解决一些事情,你需要在外国人有要求的时候及时找到我们剧院舞台上负责的各个部门,灯光找灯光师傅,换景找换景师傅,让师傅的领队来做好分配工作。”听老师这么一说,还真的是这样,在这一次的舞台装台过程中,因为我懂得知识和经验太少,时常会在解释的时候兜大圈子,没能做到直接了当的解释。就比如说英国灯光师第一次跟我说这个硅箱的DMX信号输出有问题的时候我完全不理解他在说什么,跟剧院灯光老师解释的时候也解释不清楚,把老师也带的云里雾里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后来还是通过休息的时候问了一个英国灯光技术员工才知道DMX是什么。深刻的觉得自己的不足真的给大家的工作添了不少麻烦。
正式彩排之前我被安排去帮助舞台监督,我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了一个资深的芭蕾舞监。她给人的感觉非常严肃,排练的第一天她心情非常的不好,因为剧院的内通问题总是解决不好,她一直问我为什么内通不好用,她说这个问题剧院应该在她来之前就解决好。但是我不知道内通问题出在哪里,只能跟音响老师说她现在非常着急,希望尽快在正式彩排之前解决好。但是内通系统就是不太给力,一开始打算使用对讲机加耳机,但是耳机并不是很好用,音响老师就想了个办法——使用另一种剧院内部的无线内通,算是解决好台上人员的对话系统了。但这时化妆间的广播又听不到了,舞监更急了,跟我说她马上就要开始排练了,楼下演员听不到她的通知的话会非常麻烦。由于我用英文解释不清化妆间内通到底出了的问题,就只能叫她再等等,跟他说我们的老师已经去解决了,让她稍微能安心。后来剧院老师跟我说化妆间内通已经修理好了,但舞监反映说还是有部分化妆间听不见,老师说可能是因为一些化妆间本身就没有扩音器需要听走廊广播,或者是扩音器音量开的太小。为了不让舞监再为内通的事情心烦,我就在每次排练和演出之前去每一间化妆室检查扩音器,确保演员们都能听到舞监的声音。
当一切事情都解决好,开始正式大彩排的时候,我的工作就轻松了很多,只需要在舞监旁边待着,看看她有没有什么小忙需要帮助的可以了。正式排练一开始舞监除了Call Q 之外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需要我帮助解决了,我就在旁边默默的看着她和副舞监以及助理舞监一起工作。副舞监确保好演出所需要的一切道具和布景等等,助理舞监主要负责催场,而舞监Call Q。我本来以为舞监会像上次洛杉矶舞团的舞监一样看舞蹈或是情节Call Q,但是她却拿出了一大本厚厚的乐谱,看着乐谱和指挥的手势Call Q。对于我这样对音乐不是很了解的人来说,看着舞监用乐谱Call Q真的是充满了崇拜感。我仔细地观察了她的乐谱,每一张纸上都是印的单页,没有正反都印乐谱,左边是空白页,右边是乐谱。乐谱本是线圈本,所以翻动的时候比较方便,而且左边的空白页都可以拿来为右边的乐谱页做标记。舞监的右边乐谱页上有做一些小标记,然后用尺划条线,延到左边写下详细的Q内容。她也会用便利贴和铅笔配合音乐总监做一些Q的修改,修改的时候写的都非常清楚详细。我也一直听着她Call Q,她Call Q的声音我总是忘不了,她Call Q的时候非常温柔:“Stand by LightQ245… And LightQ245… Go! Thank you.”她每次Call 完一个Q都会跟大家说一声谢谢。若我是声音那一头的操作员,听到这样的Call Q我想我也会觉得非常的开心,工作起来也会更好。第一次排练结束后,她跟我说了抱歉,跟我解释说她演出之前比较的急躁,也对我表示了感激。之后的每一场演出,我都站在她旁边听她Call Q,学着她做舞监的样子。演出结束后我告诉她说,希望以后我也可以像她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舞监。
这一次的实践可能是我学的最多的一次实践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面前,深深的感到了自己不足,经验太少。觉得感激的是,英国朋友们并没有觉得我做的不好,反而觉得我给了他们许多帮助。在工作中,他们会把我们翻译当成是朋友而不是一帮子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不会给我们一种压迫感,这是在中国剧组感受不到的。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技术员工都是非常有实力的,听他们的灯光师说,他们的应聘标准非常非常高,但他们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摆过架子,他们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尊重,对我们也像对他们英国自己团队的人一样坦诚、率真。和他们相处了一个多礼拜,即觉得劳累,也觉得开心。所有工作都结束后,英国人开始开起了啤酒小Party来庆祝他们的顺利完工。结束了工作,他们就跟我们聊起了他们的剧院,他们的家庭,他们回家所要走的路。跟他们一起工作的这些天我又多了一个愿望,去一次英国皇家歌剧院,看一次这些朋友们在伦敦的演出。
令人高兴的是,他们的技术经理Gary跟我说他们8月底还会再回上海,有一个歌剧的演出。由于芭蕾与歌剧的项目负责人不同,所以我们也可能没有机会在跟他们一起工作了,于是在这次实践之后,我就买了一张大剧院的早鸟票,希望也能在观众席里看到大家用汗水打造出来的劳动成果。
8.26日9点,我又挂上了临时出入证的小红牌子走上了舞台。去的第一天与之前看到的有所不同,所有的灯都已经被挂好,师傅们也都开始装景了,但是并没有见到很多熟悉的外国人,只有三个是上次一起合作过的,不禁心里开始有点小紧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舞台的装台是与上海歌剧院的技术团队一起合作,所有装景的任务都是由他们负责,他们的领队英文也都很好,为我们减轻了不少工作量,所以我们这一次主要负责灯光、音效、吊杆等的舞台翻译工作。第一天所有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装好舞台的一个旋转底座和搭景,上海歌剧院的技术人员们分工有序而且做事非常有效率,在领队的指挥下与英国人配合的非常好,给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由于第一天自己负责的部分事情并不是很多,我就在舞台上四周看看,看着人家怎么装台搭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搭把手。
以前总听说剧组里在导演下面有三个Manager,Production Manager,Technical Manager,还有Stage Manager。这一次我终于有幸地见到了制作经理,我向她介绍自己说自己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学舞台管理的学生,她说她去台湾的时候对上戏有所了解,说上戏是很不错的学校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舞台管理。她说她要监督整个舞台的装台过程,并拿了图纸跟我说明了我们要搭的景是什么样子的,起什么作用的。但是与技术经理和舞台监督不同,她在演出前就已经离开了。旋转底座搭的差不多,我的任务也就开始了,由于对舞台已经比较熟悉,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跟着剧院老师和吊杆经理。这一次要悬挂的东西比上一次要少很多,但是在升降操作方面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因为这一次悬挂了硬景和许多吊灯,所以要多注意操作方面的问题,因为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发生碰撞。因为之前的两次的实践,自己积累了不少经验,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但是每一次的实践都会遇到新的挑战,而这一次是关于电学……“由于从英国带来的发动机的三相电插头中项位可能与大剧院的不匹配,所以发动机的转向不对。”英国人的话翻译成中文就是这么一句话,可我当时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只知道发动机的方向转反了……不应该怎么向剧院老师解释,只能把能理解的只言片语告诉老师,老师听了我的话再稍微看了一下机器,马上就反应到问题出在哪里了。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对大剧院的舞台老师非常地膜拜,他们因为经验丰富能够一下子找出问题所在,而且每当解决好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细心的给我讲解刚才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由于这一次的景非常大,有很多都是由机械操控来移动的,所以涉及到了很多电学的知识,在翻译的时候感觉非常累,因为电学的词汇基本上都不太清楚,又一次的感受到了因为自己的知识不足所带来的不便。我向剧院老师和英方表达了歉意,但老师和英国朋友都说我已经做得挺好了,毕竟电学不在我的专业范围之内。所以有的时候真的觉得比起学校,大剧院的舞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课堂。
对于舞台工作来说,知识和经验十分重要,但是工作态度更是决定了一个团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我发现英皇的技术团队的工作态度非常的好。通常像我们干劳苦活儿的时候总是抱怨个不停,盼吃饭盼回家盼工作结束,基本上都是带着负面情绪来工作的,但是我发现英国团队在工作的时候很开心,不仅自己的情绪非常好,他们也希望一起工作中国人们也用很好的心态来工作。也许是因为他们热爱舞台上的工作,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努力好好工作就可以早点回家,总之光是看着他们工作就会被他们良好的的情绪所带动。他们互相帮助,团队之间不分你我,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就会去帮助其他人,而且他们对于帮助自己的人都非常感激,所以觉得能够跟他们一起工作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演出的最后一天,吊杆经理Rob送了我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Thank you for all your hard work and patience over the last 2 weeks.”
每一次站上大剧院的舞台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在这三个月里我在大剧院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觉得自己也变得很充实,不再像之前那样迷茫,不知道学什么应用什么。结束了工作再回到课堂,发现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自己都能够理解了,仔细的看了一下自己的课表,发现其实我们的课与舞台上的东西都息息相关。以前对于舞台没有太大的概念,所以对课程都不太重视,但在发现的欠缺之后就会有想要了解知识的欲望,就会想去学习更多。总是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能够站在舞台监督台前熟练的指挥舞台,成为一个专业的舞台监督。我每次跟外国人说起自己是学舞台管理的时候,他们都会跟我说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并鼓励我好好加油。舞台监督们都跟我说这个工作挺辛苦,但是我能够从她们身上真实的感受到她们对于这份工作和舞台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