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英国导演尼古拉斯·巴特尔再次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带领11级导演系同学们将莎士比亚名剧《第十二夜》搬上舞台。这是他继《驯悍记》和《仲夏夜之梦》之后,第三次来到上海戏剧学院指导同学们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总让我们将其与电影大师伯格曼的《夏夜的微笑》联系起来,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中都如此。《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喜剧,是他在创作四大悲剧前的最后一次狂欢,《夏夜的微笑》是也伯格曼艺术生涯中最后的微笑,之后他的电影开始探索人与神的主题。可以说《夏夜的微笑》的影像化也给了我们设计《第十二夜》的些许灵感。
巴特尔是一个典型的英式男人,在对英国传统文化充满自豪与热爱的同时也渴望新鲜大胆的灵感和创意,同时有着对简约美的迷恋。可以说,《第十二夜》在编排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英式思维的大脑,其他部门,从演员到舞台设计都是纯正的中式思维,而正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文化碰撞促成了最终的舞台呈现。
对于舞台设计者来说,黑匣子处处充满限制,没有可以迁换景的副台,也没有可以悬挂景片的吊杆,没有随意变效果的电脑灯,但舞台与观众几乎零距离的亲近感却是大剧场不具有的,这也使黑匣子成为许多戏剧家最喜欢的剧场形式:一个没有任何限制的空房间,甚至观众席的摆放都是随意的。
《第十二夜》的主角维奥拉和斯巴斯辛为双胞胎兄妹,因为海难分开两地,维奥拉以为斯巴斯辛已死,便女扮男装假扮为哥哥,这才展开了之后的一系列剧情。在与巴特尔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时,我们还没有完整的设计思路,因为剧中双胞胎的概念,我们便想到了镜子的反射,巴特尔先生立刻表现出对镜子这一元素极大的兴趣。可以说,导演的认同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舞台设计的发展。巴特尔先生对舞台设计者想法的尊重很使我们感动,这份尊重也使得我们对这个小小的元素进行更加大胆的扩展。
因为剧中第一场戏是一场船难,于是我们将镜面设计成船帆的形状,在第一场戏过后,这艘由三个景片组成的帆船便分崩离析,成为墙壁,树林和街景。船帆的每一条弧线都被导演利用,作为演员动作的支点。
沙滩的想法最初来源于巴特尔先生,他告诉我们他曾经用盐在舞台上营造雪地的效果,而我们当时立刻否定了这个在黑匣子用白色的盐的疯狂的想法,如此大面积的盐在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都无法实现。然而当我们决定将镜面制做成帆船的形状时,美妙的白色沙滩的想法就开始不断纠缠着我们:一艘在海上行驶的船——这将会形成多么奇异的景象!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所以我们决定在舞台上还原真实的沙滩景观。在几十个同学的努力下,3吨重的白色石英砂被运到位于红楼四楼的黑匣子剧场,倾倒在一个四米宽,九米长的木框里,舞台立刻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沙盒游乐园,当蓝色的灯光和黄色的灯光照射到高低起伏的白沙上时,形成了一副海浪拍打沙滩的唯美景象。
白色的沙子不但填补了舞台上前区的空白,也影响了导演对戏的编排。沙子加强了表演与地面的交集,所以,椅子、桌子等道具即被省略,演员可以直接坐在沙子上,犹如在海滩上休憩一样,在服装设计上,鞋子也被去除,演员们就像在沙滩上玩耍,我们觉得这也影响了演员们的心情,让他们更有活力和激情去表演。同时,剧中伊利利亚这个海边城市的风貌也由这片沙滩交代清楚,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第十二夜》的舞台也是四维的,在开场前,沙子是平坦的,随着演出的进行,演员在上面的活动留下脚印,沙滩的特点才渐渐呈现。所以舞台的地面是有机的、运动的,是一个随着演出进行的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过程。
当然,在演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设计上的失误,主要原因是在演出过程中扬起的灰尘,让观众感到不适。但是巴特尔先生却对扬起的灰尘持乐观的态度,因为灯光透过灰尘照射时的意境美超过了问题的本身。总体来说《第十二夜》的舞台设计是我们的一个青涩的、并不十分成熟的设计作品,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它给了我们一个真正的接触演出、接触观众、接触导演、接触莎士比亚,更重要的是接触戏剧的机会。这次经历在我们今后的创作生涯中都弥足珍贵。
巴特尔是一个典型的英式男人,在对英国传统文化充满自豪与热爱的同时也渴望新鲜大胆的灵感和创意,同时有着对简约美的迷恋。可以说,《第十二夜》在编排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英式思维的大脑,其他部门,从演员到舞台设计都是纯正的中式思维,而正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文化碰撞促成了最终的舞台呈现。
对于舞台设计者来说,黑匣子处处充满限制,没有可以迁换景的副台,也没有可以悬挂景片的吊杆,没有随意变效果的电脑灯,但舞台与观众几乎零距离的亲近感却是大剧场不具有的,这也使黑匣子成为许多戏剧家最喜欢的剧场形式:一个没有任何限制的空房间,甚至观众席的摆放都是随意的。
《第十二夜》的主角维奥拉和斯巴斯辛为双胞胎兄妹,因为海难分开两地,维奥拉以为斯巴斯辛已死,便女扮男装假扮为哥哥,这才展开了之后的一系列剧情。在与巴特尔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时,我们还没有完整的设计思路,因为剧中双胞胎的概念,我们便想到了镜子的反射,巴特尔先生立刻表现出对镜子这一元素极大的兴趣。可以说,导演的认同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舞台设计的发展。巴特尔先生对舞台设计者想法的尊重很使我们感动,这份尊重也使得我们对这个小小的元素进行更加大胆的扩展。
因为剧中第一场戏是一场船难,于是我们将镜面设计成船帆的形状,在第一场戏过后,这艘由三个景片组成的帆船便分崩离析,成为墙壁,树林和街景。船帆的每一条弧线都被导演利用,作为演员动作的支点。
沙滩的想法最初来源于巴特尔先生,他告诉我们他曾经用盐在舞台上营造雪地的效果,而我们当时立刻否定了这个在黑匣子用白色的盐的疯狂的想法,如此大面积的盐在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都无法实现。然而当我们决定将镜面制做成帆船的形状时,美妙的白色沙滩的想法就开始不断纠缠着我们:一艘在海上行驶的船——这将会形成多么奇异的景象!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所以我们决定在舞台上还原真实的沙滩景观。在几十个同学的努力下,3吨重的白色石英砂被运到位于红楼四楼的黑匣子剧场,倾倒在一个四米宽,九米长的木框里,舞台立刻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沙盒游乐园,当蓝色的灯光和黄色的灯光照射到高低起伏的白沙上时,形成了一副海浪拍打沙滩的唯美景象。
白色的沙子不但填补了舞台上前区的空白,也影响了导演对戏的编排。沙子加强了表演与地面的交集,所以,椅子、桌子等道具即被省略,演员可以直接坐在沙子上,犹如在海滩上休憩一样,在服装设计上,鞋子也被去除,演员们就像在沙滩上玩耍,我们觉得这也影响了演员们的心情,让他们更有活力和激情去表演。同时,剧中伊利利亚这个海边城市的风貌也由这片沙滩交代清楚,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第十二夜》的舞台也是四维的,在开场前,沙子是平坦的,随着演出的进行,演员在上面的活动留下脚印,沙滩的特点才渐渐呈现。所以舞台的地面是有机的、运动的,是一个随着演出进行的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过程。
当然,在演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设计上的失误,主要原因是在演出过程中扬起的灰尘,让观众感到不适。但是巴特尔先生却对扬起的灰尘持乐观的态度,因为灯光透过灰尘照射时的意境美超过了问题的本身。总体来说《第十二夜》的舞台设计是我们的一个青涩的、并不十分成熟的设计作品,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它给了我们一个真正的接触演出、接触观众、接触导演、接触莎士比亚,更重要的是接触戏剧的机会。这次经历在我们今后的创作生涯中都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