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1929年3月22日—),水中的萤火虫,2002.镜子,树脂玻璃,150盏灯和水,占地281.9 x367 x367厘米。纽约惠特尼艺术博物馆藏。
Yayoi Kusama (b. 1929), Fireflies on the Water, 2002. Mirror, plexiglass, 150 lights and water, 111 × 144 1/2 × 144 1/2 in. (281.9 × 367 × 367 cm) overall.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 purchase, with funds from the Postwar Committee and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and Sculpture Committee and partial gift of Betsy Wittenborn Miller 2003.322a-tttttttt. © Yayoi Kusama. Photograph by Jason Schmidt
2013年12月15日,草间弥生亚洲巡展《我的一个梦》在上海当代博物馆开幕。展览中,她的经典作品一一呈现,其中包括了装置作品《南瓜》,《洁净之屋》,《无限镜像屋》;绘画作品《我的永恒灵魂系列》,已经丝网印刷绘画《永恒的爱》;实验影像《曼哈顿自杀瘾》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她的艺术世界。
草间弥生对无尽空间的探究已经成为了她艺术生涯的主要焦点。她的作品《水中的萤火虫》——一个由光,镜子和水精心构建的环境——便是这种装置艺术的一个杰出的例子,它创造了一个使每个观者能够在其中超越自我感官的空间。
没人能否定草间弥生对波尔卡圆点的喜爱之情。圆点出现在她的梦中,她也将圆点印在自己的衣服上,体现在她的绘画中,甚至解构它们。在惠特尼美国艺术馆即将举行她的作品回顾展之前,这个著名的现代艺术家展出了这个名为《水中的萤火虫》的由光点组成的装置。它建造于一个小房间内,房间的六个面都用镜子铺满,并有150盏小灯悬挂在空中。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经历,在进入房间时,它便会为观者提供一种无限空间的幻觉,在观众脚下还有两厘米深的水在流淌。当你在这片犹如海市蜃楼的反射中寻找视觉焦点的话,你能看到的却只是镜像中的自己。
《萤火虫》与草间弥生之前的作品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它们都诞生于她梦幻的创作方式和光怪陆离的空间概念。就像她之前的作品《被擦除的房间》和《无限镜像屋》一样,都展现了她对令人不安的黑暗的热爱,以及对无限空间的迷恋。但是不同于以往大胆疯狂的风格,这个新作品则表现的比以前更平静,也许她的艺术生涯已经进入到一段平和的创作期。
草间弥生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了充满童趣的艺术奇观,人们因为作品中犹如施了魔法的景象而目瞪口呆。这个富有远见的艺术家有种让世界不得不注意的独特风格,尤其是在这几年她对波尔卡圆点,镜面,水和LED灯具等元素的改进,使得她的装置作品散发出汹涌的狂欢精神,这一点在《水中的萤火虫》中也不例外。
在之前的六十年里,草间弥生在日本和美国艺术界保持着旺盛的生产力。她于2012年7月12日,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迎来个人回顾展。这个传奇的,处在半隐居状态的,却依旧充满生气的艺术家在三月迎来了自己83岁的生日。自从1940年代开始,她遍用毕生心血进行艺术创作,从年轻时对绘画艺术的探索延伸至最近几年的作品,作为草间弥生15年来在纽约的第一个重大展览,回顾展上庆祝了她持久而卓越的艺术成就,也追溯了她如何成为那个时代最受尊敬与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历程。
在1989年,弥生在纽约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和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重要的个人作品展。在1993年,她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如泰特美术馆的馆长克里斯·德尔康在导览手册的序言中写到的:“这个回顾展是继《永远的爱:草间弥生 1958-1968》之后,弥生在西方的第一个大型作品展,《永远的爱》主要聚焦了弥生在美国期间创作的作品。而这个展览,皆在展示她整个漫长而精彩的艺术生涯的创作,结合了她在美国侨居期间已及在日本的早期和晚期的作品。
这个展览以编年体的方式展开,在连续的几个房间中,依次展示了她的新的艺术阶段的产生。弥生大多数的作品都以强烈的幻觉感来反映她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受,无论是通过对一个意象重复排列的着迷,对细节的累加,或者用网和圆点组成的密集花纹样式,都成为了这个艺术家的标签。
在惠特尼美术馆的展览直到9月30号,这个巡展由泰特现代美术馆主办,在这之前的几年已经在马德里,巴黎和伦敦展出;惠特尼美术馆将是最后一站。这个展览由泰特美术馆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策划。在惠特尼美术馆的装置则由馆长大卫·契尔监督。惠特尼和泰特美术馆的展览由路易威登赞助。
草间弥生在1929年出生于日本金泽市。在早年她沉浸于学习艺术,她将大量的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整合在一起,在学习日本传统绘画的同时也探索欧洲和美洲的前卫艺术。然而在儿时,她被确诊患有神经性试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和幻视,这种病症虽然让她饱受折磨,却也成为了她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在十岁时她的画作中,已经出现了圆点这一元素。后来,在美国女艺术家乔治亚·奥奇夫的帮助下,弥生在1958年来到纽约,在那里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而在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她已经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界的大人物,参与了波普艺术,最简单派艺术,和表演艺术(performance art)的发展,并且与雕塑家唐纳德·贾德(也是她的邻居),安迪·沃霍尔,约瑟夫·康奈尔和克勒斯·欧登伯格一起联展。展览包括弥生早年在纽约创作的使用无限的网为元素的作品——用单一的色彩在布面上使用花边状的笔触不停地涂抹。弥生在自己的装置和雕塑作品中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创作中采用蒙太奇和软雕塑的技术。这次展览中就遴选了她从1962年到1968年间所创作的《堆积》系列中的一部分作品。在60年代时,她已经从绘画,雕塑和抽象转移到装置,影像,表演艺术和即兴表演上,此外还涉及到政治活动,反文化活动,时装设计和印刷业。展览中就收录了弥生的1968年拍摄的短片《自我消灭》(SelfObliteration),以此概括了她在那段时间对影像艺术的探索,以及大量的资料档案,显示了弥生为了打破画廊对艺术家的界限而从事的艺术活动。
草间弥生的创作涉猎广泛,包括油画,素描,雕塑,影像,行为和装置艺术。从在纸上创作的半抽象肖像画,软雕塑(比如她的《堆积》系列),以无限的网状图案组成的油画,到她标志性的波尔卡圆点组成的密集图案。她就像生活在当代的伊娃·海瑟,路易斯·布尔乔亚和南希·斯佩罗,随着时间的推移,弥生的作品已经得到了它应有的肯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的作品收获一片好评。
她因为富有远见和开拓性的艺术行为在纽约受到重视,1973年,在名声大噪之后,她选择回到她的家乡日本。在日本的日子里,弥生选择住在精神疗养院,并每天在疗养院附近的工作室坚持创作,虽然已80岁高龄,但她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展览中就包括她在回到日本时创作的一些活力四射和令人回味的拼贴画,在那段时间她还探索了诗歌和小说的写作。同时期的雕塑包括《云》(1984),它由一百个样子独特的黑白坐垫构成,《天与地》(1991),它的形象就像很多蛇一样的物体从四十个箱子中伸展出来。
草间弥生还在与兰蔻,LV等时尚品牌合作,将她的标志性圆点发展到鞋,衣服和提包上,宣告那个在几十年前震惊艺术界的“圆点女王”正式回归,并将继续引领时尚潮流。
Yayoi Kusama (b. 1929), Fireflies on the Water, 2002. Mirror, plexiglass, 150 lights and water, 111 × 144 1/2 × 144 1/2 in. (281.9 × 367 × 367 cm) overall.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 purchase, with funds from the Postwar Committee and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and Sculpture Committee and partial gift of Betsy Wittenborn Miller 2003.322a-tttttttt. © Yayoi Kusama. Photograph by Jason Schmidt
2013年12月15日,草间弥生亚洲巡展《我的一个梦》在上海当代博物馆开幕。展览中,她的经典作品一一呈现,其中包括了装置作品《南瓜》,《洁净之屋》,《无限镜像屋》;绘画作品《我的永恒灵魂系列》,已经丝网印刷绘画《永恒的爱》;实验影像《曼哈顿自杀瘾》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她的艺术世界。
草间弥生对无尽空间的探究已经成为了她艺术生涯的主要焦点。她的作品《水中的萤火虫》——一个由光,镜子和水精心构建的环境——便是这种装置艺术的一个杰出的例子,它创造了一个使每个观者能够在其中超越自我感官的空间。
没人能否定草间弥生对波尔卡圆点的喜爱之情。圆点出现在她的梦中,她也将圆点印在自己的衣服上,体现在她的绘画中,甚至解构它们。在惠特尼美国艺术馆即将举行她的作品回顾展之前,这个著名的现代艺术家展出了这个名为《水中的萤火虫》的由光点组成的装置。它建造于一个小房间内,房间的六个面都用镜子铺满,并有150盏小灯悬挂在空中。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经历,在进入房间时,它便会为观者提供一种无限空间的幻觉,在观众脚下还有两厘米深的水在流淌。当你在这片犹如海市蜃楼的反射中寻找视觉焦点的话,你能看到的却只是镜像中的自己。
《萤火虫》与草间弥生之前的作品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它们都诞生于她梦幻的创作方式和光怪陆离的空间概念。就像她之前的作品《被擦除的房间》和《无限镜像屋》一样,都展现了她对令人不安的黑暗的热爱,以及对无限空间的迷恋。但是不同于以往大胆疯狂的风格,这个新作品则表现的比以前更平静,也许她的艺术生涯已经进入到一段平和的创作期。
草间弥生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了充满童趣的艺术奇观,人们因为作品中犹如施了魔法的景象而目瞪口呆。这个富有远见的艺术家有种让世界不得不注意的独特风格,尤其是在这几年她对波尔卡圆点,镜面,水和LED灯具等元素的改进,使得她的装置作品散发出汹涌的狂欢精神,这一点在《水中的萤火虫》中也不例外。
在之前的六十年里,草间弥生在日本和美国艺术界保持着旺盛的生产力。她于2012年7月12日,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迎来个人回顾展。这个传奇的,处在半隐居状态的,却依旧充满生气的艺术家在三月迎来了自己83岁的生日。自从1940年代开始,她遍用毕生心血进行艺术创作,从年轻时对绘画艺术的探索延伸至最近几年的作品,作为草间弥生15年来在纽约的第一个重大展览,回顾展上庆祝了她持久而卓越的艺术成就,也追溯了她如何成为那个时代最受尊敬与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历程。
在1989年,弥生在纽约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和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重要的个人作品展。在1993年,她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如泰特美术馆的馆长克里斯·德尔康在导览手册的序言中写到的:“这个回顾展是继《永远的爱:草间弥生 1958-1968》之后,弥生在西方的第一个大型作品展,《永远的爱》主要聚焦了弥生在美国期间创作的作品。而这个展览,皆在展示她整个漫长而精彩的艺术生涯的创作,结合了她在美国侨居期间已及在日本的早期和晚期的作品。
这个展览以编年体的方式展开,在连续的几个房间中,依次展示了她的新的艺术阶段的产生。弥生大多数的作品都以强烈的幻觉感来反映她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受,无论是通过对一个意象重复排列的着迷,对细节的累加,或者用网和圆点组成的密集花纹样式,都成为了这个艺术家的标签。
在惠特尼美术馆的展览直到9月30号,这个巡展由泰特现代美术馆主办,在这之前的几年已经在马德里,巴黎和伦敦展出;惠特尼美术馆将是最后一站。这个展览由泰特美术馆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策划。在惠特尼美术馆的装置则由馆长大卫·契尔监督。惠特尼和泰特美术馆的展览由路易威登赞助。
草间弥生在1929年出生于日本金泽市。在早年她沉浸于学习艺术,她将大量的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整合在一起,在学习日本传统绘画的同时也探索欧洲和美洲的前卫艺术。然而在儿时,她被确诊患有神经性试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和幻视,这种病症虽然让她饱受折磨,却也成为了她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在十岁时她的画作中,已经出现了圆点这一元素。后来,在美国女艺术家乔治亚·奥奇夫的帮助下,弥生在1958年来到纽约,在那里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而在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她已经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界的大人物,参与了波普艺术,最简单派艺术,和表演艺术(performance art)的发展,并且与雕塑家唐纳德·贾德(也是她的邻居),安迪·沃霍尔,约瑟夫·康奈尔和克勒斯·欧登伯格一起联展。展览包括弥生早年在纽约创作的使用无限的网为元素的作品——用单一的色彩在布面上使用花边状的笔触不停地涂抹。弥生在自己的装置和雕塑作品中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创作中采用蒙太奇和软雕塑的技术。这次展览中就遴选了她从1962年到1968年间所创作的《堆积》系列中的一部分作品。在60年代时,她已经从绘画,雕塑和抽象转移到装置,影像,表演艺术和即兴表演上,此外还涉及到政治活动,反文化活动,时装设计和印刷业。展览中就收录了弥生的1968年拍摄的短片《自我消灭》(SelfObliteration),以此概括了她在那段时间对影像艺术的探索,以及大量的资料档案,显示了弥生为了打破画廊对艺术家的界限而从事的艺术活动。
草间弥生的创作涉猎广泛,包括油画,素描,雕塑,影像,行为和装置艺术。从在纸上创作的半抽象肖像画,软雕塑(比如她的《堆积》系列),以无限的网状图案组成的油画,到她标志性的波尔卡圆点组成的密集图案。她就像生活在当代的伊娃·海瑟,路易斯·布尔乔亚和南希·斯佩罗,随着时间的推移,弥生的作品已经得到了它应有的肯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的作品收获一片好评。
她因为富有远见和开拓性的艺术行为在纽约受到重视,1973年,在名声大噪之后,她选择回到她的家乡日本。在日本的日子里,弥生选择住在精神疗养院,并每天在疗养院附近的工作室坚持创作,虽然已80岁高龄,但她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展览中就包括她在回到日本时创作的一些活力四射和令人回味的拼贴画,在那段时间她还探索了诗歌和小说的写作。同时期的雕塑包括《云》(1984),它由一百个样子独特的黑白坐垫构成,《天与地》(1991),它的形象就像很多蛇一样的物体从四十个箱子中伸展出来。
草间弥生还在与兰蔻,LV等时尚品牌合作,将她的标志性圆点发展到鞋,衣服和提包上,宣告那个在几十年前震惊艺术界的“圆点女王”正式回归,并将继续引领时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