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旅店:童话王国的剧院实验先锋

发布者:舞台美术系发布时间:2014-09-20浏览次数:7120

 
  “形式旅店”(Hotel Pro Forma)成立于 1985 年,由艺术总监和视觉艺术家Kirsten Dehlholm创立。
  这家非常独特的艺术机构是丹麦最具实验性的剧院,也是一个融合视觉、音乐、表演和装置艺术的国际实验室,来自世界各地的视角和主题都在这里融合成一种概念性的视觉和音乐艺术形式。自1985年以来,形式旅店创作了5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上演。剧院为博物馆和市政厅创作过各种特殊场地的表演,还为威尼斯双年展、柏林艺术节和布鲁克林音乐学院等带去各种作品,形式从展览到演出不一而足。作为一个永远在探索的剧院,其创作的每部作品都是通过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构思而成,主题则通常体现自然科学世界观。这种艺术方法显然是跨学科的,而且颇具实验性。形式旅店的作品结构主要为音乐、视觉艺术和建筑,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戏剧结构。作品展示的是视觉世界和音乐世界,探讨了诸如进化、各国文化、思维方式和万有引力这样的话题。观众看到的是新背景下的主题和题材,以及影音作品中的实验性技术。此外,每部作品的灯光和音响都有针对性地专门制作,使观众看到、听到、体验到全新的主题。
    上演于1993年的《行动:奥菲欧》(Operation: Orfeo)是形式旅店的一部代表作,根据视觉艺术的基本原则创作而成,是一部三个乐章的视觉歌剧。这是一种重新概念化的歌剧类型。剧本和音乐中的因果和编剧顺序,被一系列的舞台造型和音乐作品所取代,并完全根据视觉和听觉原则表现,摆脱了传统戏剧的叙事模式。这是一场关于视觉演绎的表演,它重新发现了传统歌剧的基本元素,其舞台演出样式被一再引用与模仿。
    形式旅店与法国数字艺术公司Crosscross联合创作的《忆境探微》(Site Seeing Zoom 2001),是一部描述从媒体世界到记忆世界的演出。《忆境探微》反映了人和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世界的多样性欢欣鼓舞。整个演出为黑匣子剧场设计,十字交叉的投影屏幕将演区划分成四个独立空间,由四名演员在四个空间同时吟诵表演,而观众则可以在交叉结构的屏幕周围空间中任意游走,从不同角度感受演出的进行。剧中还有一个漫游者的角色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穿行,观众通过他的动作、影子以及与投射画面的比例关系欣赏他的表演。这部戏剧在视觉素材上,借用了网络的非线性结构的概念,反映了人类记忆的复杂本质,把数字媒体当作工具和艺术语言来表达观点,并在不断变化的前景和背景、碎片和整片、精确和随意之间讲述新鲜的故事。
    投射在屏幕上的影像,其视角就像盘旋在空中的飞行员一样,观众在记忆的风景画中旅行,画面时而放大时而缩小,不断地变换角度、速度和高度,就像在一座虚拟建筑里使用导航,作为戏剧的构图方式和叙事方式。一系列的图画被放大、反射和再现,就像记忆本身那样纷繁复杂。演出中的四个角色、四种声音就是通往数字世界的四扇大门,叙述和代表着不同的记忆过程。他们的故事写得既像诗一样美妙,又像当下的生活一样真实。
    《我只是睡得正香》(I only appear to be dead 2005)是一部关于童话作家安徒生的音乐剧,剧名也来自于安徒生的便签。晚上睡觉前,安徒生常常会在床头柜上写下一张便签,内容是“我没死,只是睡得正香”,因为他有活埋恐惧症,总担心别人会把他活埋。该剧从他的日记出发,以他在丹麦之外的旅行和生活故事为基础进行创作,以19世纪的历史、社会和技术发展为背景。这个喜欢写日记的安徒生与国际公认的“只为儿童写作”的那个童话作家迥然不同。阴郁、疑惑和死亡组成了他日记的三大基调,其内心的压抑只有通过日记才能得到释放。日记的内容非常悲惨,但充分证明一个事实——他具有难以遏制的想象力,而他的强迫症和焦虑症直接体现在了他的童话故事中。《我只是睡得正香》着重讲述安徒生人生旅程与个人梦想中阴郁的一面,日记中那些细节性的描写和评论一下子变得栩栩如生。简短的序列片段暗示了故事的内容,这些序列片段不断重复,形成了一连串的故事,一连串的画面冻结在交叉的时刻。演出的舞台样式完全超乎寻常,演出空间又长又窄(长28米,宽4米)。观众和演员隔得不那么远了,观众既体验到了一种亲密关系,又获得了广角的空间体验。演员或独自或成双或成群地站到相应的表演位置,置身于充满图画感的舞台造型中,或者连续不断地变换出新的组合。观众的目光追随着演员们,完全不能把握接下来他们在这个长长的舞台上会变换出怎样的序列。观众必须不断地斜视,这也增加了距离感和亲密感。舞台象征着安徒生的人生道路和生命旅程,生命的故事在舞台中上演,而且是从安徒生自己看待生活的角度来表演的。这让我们想起现实生活中的一条道理,那就是一切事情都取决于视觉和感官。
《帕西法尔》(Parsifal)是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他最激进的一次尝试,而人们长期以来就对其有着各种不同的阐释。形式旅店利用后戏剧时代的剧院演出法,重新阐述了那些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内容,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觉和概念版本的歌剧。2013版《帕西法尔》堪称一部舞台设计的史诗,在这里人的身体变成了一种隐喻,舞台变成了建筑,声音变成了人体艺术,音乐则像一座桥通往瓦格纳的内心深处。
    2014年上演的《黑暗中的笑声》(Laughter in the Dark)的原著是Vladimir Nabokov创作的小说,丹麦剧作家Mogens Rukov特意为戏剧表演撰写了剧本。演出采用一系列视觉和听觉效果来表现这个经典故事。作曲家Nils Frahm创作了音乐并在演出时进行了现场表演。观众可以通过独特的声音体验,感受到剧中主要人物所受到的感官刺激和挑战。演出分成三幕,每一幕都用一个不同的版本讲述相同的故事,而观众每次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官体验。第一幕是“黑暗”。房间里漆黑一片,观众带着耳机,体会着欧比纳斯的世界:失明、绝望、无力。黑暗以及耳机中传来的3D声响,使人可以听到沉重而颤抖的呼吸,这一声呼吸直入大脑,传达出对肉体的渴望。随着猛烈的汽车撞击声,玻璃和金属碎片四溅。超乎真实的音响设计放大了观众的其他官能感受,增强了有声世界的意义。第二幕表现“光”是身体、知觉和幻觉的展示。灯光亮起,使观众看清楚屋里的场景:一台不停运转着的机器。在镜子和光影作用下,观众产生了视错觉,感觉房间比原先大了好几倍。演员用动作进一步阐述故事,同时让人产生不安的感觉。故事结尾的背景音效是通过耳机传递出来的,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被拉得非常近。第三幕是一个现场钢琴音乐会,用音乐重述了这个故事。这一幕用煽动性的音乐场景反映悲剧的结尾,大幕拉上之前,每个人都在重新思考。《黑暗中的笑声》探索了不同媒体可以做到的事情。这个作品高度抽象,汇聚了各种艺术形式,完全不理会观众将从哪个角度去理解。这场充满力量的表演,对于观众的感官来说,不啻一场令人惊讶而颇具挑战的游戏。
    今年,形式旅店还有一件出人意料的作品,那就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宇宙+》(COSMOS+ 2014)。这部戏剧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是一场普及科学知识的演出,真正为儿童戏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演出中的数字场景表现,借助图像再现的新技术展现了宇宙的平行视图,这种新技术跨越整个宇宙,有时还跨越舞台去包围观众,让观众沉浸在时而接近、时而消退的虚拟宇宙中。数字影像设计师Magnus Pind Bjerre、Birk Marcus Hansen以及灯光设计师Jesper Kongshaug 找到了神奇的类比,来传达宇宙中最重要的物体和现象。整场演出由现场表演、投影、视觉幻像、灯光、音乐、声音和文本共同构成,模拟操作、舞台装置、互动和高科技工具结合在一起。在这部儿童戏剧中,孩子和大人平等地坐在一起,紧紧跟随宇宙画面的千变万化,享受宇宙在匀速运动中形成的独特的画面和音乐。值得一提的是,《宇宙+》的创作团队除了形式旅店的艺术家,还包括理论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教师、专攻交互工具的视频艺术家、操作小型直升机内置镜头的技术员,以及设计专业的学生、电台DJ和两个12岁的小男孩。2014年3月,该剧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国家大剧院举行了全球首演。
 
本文图片由丹麦Hotel Pro Forma剧院授权刊登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hotelproforma.dk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