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西平:他所构想的那个“索契”

发布者:舞台美术系发布时间:2014-09-21浏览次数:2271

以“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为主题的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首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于金秋时节在北京举行。
     这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就职后,举办的第一个学术交流活动,也是学会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具体表现,而首位亮相论坛的国际嘉宾便是享誉世界的乔治•西平先生。
     近年来,乔治•西平曾先后赴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高等学府访问,但他此次来华,却带来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设计创意。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于今年2月举行,相隔仅半年多的时间便能聆听开幕式主创之一的乔治•西平亲自对其设计思路作详尽的解读,这对于全国各地的舞美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个极为难得的机会。
     早在数年前,乔治•西平就曾被张艺谋导演邀请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作,但由于日程上的原因而未能实现。2014年索契冬奥会再次向他发出了呼唤,尽管也曾犹豫,但他最终还是走进了这座俄罗斯的黑海之滨。乔治•西平出生于苏联时期的哈萨克斯坦,在莫斯科接受大学教育,随后来到了美国。对于这位成名于西方的设计大师来说,索契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因为那是他的一次文化“回归”。
     或许没有人比乔治•西平更适合于这次创作。他有俄罗斯与西方双重文化背景;他有建筑设计与舞台设计两种专业经验。同时,他还如此得擅长驾驭“大场面”。试想,如果乔治•西平与索契冬奥会失之交臂,那么究竟是他的遗憾还是它的遗憾——也许,真是全世界的遗憾。
     整整一天的讲座,乔治•西平娓娓道来,当他以大师特有的淡定“揭秘”那些设计细节时,人们发现曾在电视屏幕前欣赏过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其实是值得一次次重温与回望的旅程,因为那里不仅有视觉上的“惊艳”,更有俄罗斯文化底蕴的强大支撑。
 由于在美国参与了舞台剧《蜘蛛侠》的创作,乔治•西平这些年对“飞”显得情有独钟。他想在开幕式上让更多的东西于空中悬浮起来,因为俄罗斯(前苏联)本身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宇航员和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飞”正是表现俄罗斯梦想的最直接的意象。因为时间的限制,开幕式对他的很多设想作了减法,但我们依然看到了“飞”起来的东正教堂,“飞”起来的小女孩等许多事物。
     俄罗斯有九个时区,堪称真正的“日不落”。开幕式中,乔治•西平从九个时区的灵感出发,幻化出了每个时区最具代表性的岛屿,从空中一一飘过。这九座“岛屿”既像一幅幅诗意的画,又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人们可以从这些“天空之城”中,感受到不同区域的地貌特点和人文特征,并看到烛光在房间里跳动,牛在村落里行走,一切都是动态的、鲜活的。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对应的是一部厚重的俄罗斯历史。当《战争与和平》所描写的十九世纪贵族豪华舞会的场面尚余韵未尽,先锋派风格的“火车”就隆隆地驶了进来,带来了俄罗斯剧烈变革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二十世纪。这种场面处理中的冲突性与力量感,正是乔治•西平戏剧化思维的体现。在这场秀中,有太多人们熟悉的俄罗斯文化的符号,仅音乐就出现了鲍罗丁、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经典桥段。影像、装置、音乐等表演元素都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与编程,甚至连场馆的建筑结构也作了一定的改动,但这就是奥运会开幕式,这就是乔治•西平的作品。
     乔治•西平的演讲结束之后,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又安排了 他与中国舞美领域专业人士之间的对话。陈同勋、高广健、韩立勋、刘杏林、沙晓岚、严文龙等六位国内舞美设计界的翘楚,也分别在本次论坛上作了专题演讲。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还向乔治•西平授予了“荣誉会员”证书以及“学会奖”(国际交流特殊贡献奖)。会长曹林表示,首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的举行只是一个开端,学会今后将把更多的世界级大师引入这座平台,同时也会努力将中国优秀设计师推向国际舞台,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

































搜索
您想要找的